《认识神》(增订版)Knowing God
出版社:福音证主协会
作者:巴刻 (James I. Packer)
译者:尹妙珍 (Miu-chun Wan)
在介绍《认识神》这本书之前,我们先来认识下本书的作者,巴刻(James Innell Packer)。他是当代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福音派领袖之一。他的标志性著作,也就是要介绍的这本书《认识神》,已售出超过150万本,在《今日基督教》就塑造福音派的50本书进行的一项调查中,这本书排在第五位。
透过这本书,我可以察觉自己在认识神上的误区。我就在此概要地提出一些记载在此书中的重点。
在这本书的第二章中,作者要强调的是“认识”神。或许一个人对神拥有大量的知识,对神学感到兴趣,可以清晰思考神的课题,也有能力讲述关于神的事情,对敬虔生活很有经验,并不等于他真正认识神。对作者而言,一个认识神的人会为神大发热心、思想神的伟大、为神显出极大的勇气,以及在神里面获得极大的满足。
作者尝试从我们所熟悉的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之事迹来说明。他们对抗漠视神的风气和拜假神的命令,坚决不吃宫廷的膳食,只吃菜和喝白开水。但以理甚至还违抗王的命令继续每天三次祈祷,没有在信仰上做出妥协。但以理在他的祷告中也反映出他的神观(但2:20-22,9:4、7、9、14)。但以理、沙得拉、米煞和亚伯尼歌忠于神,愿意为神置生死于度外,不会再去想其他人的看法或立场。
沙得拉、米煞和亚伯尼歌因为认识神,就算面对火窑的烈火,也可以发出如此的宣告:“尼布甲尼撒啊,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。即便如此,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。王啊,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。即或不然,王啊,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,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。”(但3:16-18)接着,在第四章,第49页论及“独一真神”时,作者提出一个可能引起议论的要点。作者提到第二诫“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,也不可作什么形象……”时,他认为基督徒不能用可见的物质或图画去代表神,或三位一体中的任何一位,以达到基督徒崇拜的目的。当中就包括塑像、十字架、艺术画像等,因为这会限制和掩盖了神的荣耀。
在第十四章,第160页论到“神是审判者”时,作者就提出许多基督徒的盲点。那就是:很多人可能会忽略神是审判者这个事实。这就引起一个疑惑:白白的赦免和因信称义,怎能与根据行为审判相符?作者就解释说:首先,称义的赏赐确实保护信徒免于以罪人的身份被定罪;第二,称义的赏赐并不保护信徒免于以基督徒的身份被评估。
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三12-15就解释了这一点:“若有人用金、银、宝石、草木、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,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,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,有火发现……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,他就要得赏赐。人的工程若被烧了,他就要受亏损,自己却要得救;虽然得救,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。
另外在第十六章,第182页,当作者提到“恩慈和严厉”,他就提到一个在基督徒中被误解的“圣诞老人式的神学”。这学说代表着神除了是无限的忍耐和仁慈以外,并无别的。作者披露出其问题在于它无法对罪恶自圆其说,因为在令人痛心和毁灭性的事情上,例如残暴、婚姻的不忠贞、车祸伤人、或肺癌,根本看不到天上圣诞老人的好意。
作者引用了经文:「耶和华,耶和华,是有怜悯,有恩典的神,不轻易发怒,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。为千万人存留慈爱,赦免罪孽、过犯和罪恶,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,必追讨他的罪,自父及子,直到三、四代。」(出34:6-7)作者就解释说,恩慈意指一些可羡慕的、吸引人的、值得赞赏那东西。通常就是指“慈爱”、“恩惠”和“大爱”。
神的严厉:保罗在罗马书11:22所用的字,字意是“切断”,意指神对那些拒绝他恩慈的人,断然撤销他的恩慈。保罗的原则是:神恩慈的每一个行动背后,都有一个警告:如果恩慈被蔑视,就有严厉的审判。但神在严厉中却不是没有忍耐的;正好相反,祂“不轻易发怒”。
作者在第二十一章,提到了“内在的试炼”。作者指出一个误解:福音派的事工基础是接受圣经为神的话,接受圣经的应许是神的确据。因信十架称义,由圣灵重生,在基督复活的大能中得新生命。它的目的是使人重生,带他们进入复活的生命所能有的、最丰满的经历。如此的说明使人以为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是完美的,问题不再存在。如果有问题的话,只要带到施恩的宝座前,就立刻冰消瓦解了。
真相是:神用成年人成圣的方法去训练祂的儿子,正如祂训练约伯、一些诗篇的作者,和希伯来书的受信人一样,使他们经受世界、肉体、和魔鬼猛烈的袭击,以致他们的抵抗力可以增强,他们作为神孩子的性格会更坚韧。
神的恩典不是遮挡我们免于世界、肉体、和魔鬼的攻击,不是护庇我们免于沉重而挫折的环境,也不是保守我们免于自己的脾气和心理所产生的困难;却使我们经受这些,我们充分知道自己软弱无能,逼使我们更紧密地倚靠神。
读完这本《认识神》,我要问自己的是以下3个问题:
- 我真诚地相信神吗?
- 我认识我所相信的神吗?
- 我的外在表现与我所相信的相匹配吗?
最后,我要以约伯记42:5,约伯的感叹作为总结:“我从前风闻有祢,现在亲眼看见祢。”让我们都谨记信仰不只是知识和仪式,更是一种经历和体会。愿我们都可以真正认识神!